根據中厚煤層高產高效自動化采煤工作面總體工作要求,礦井從技術論證、
工作面設計、裝備配套、設備改造等各個方面開展創新研究。
(一)液壓支架方面
一是供液系統方面,為保障工作面液壓系統整體供液壓力和流量,泵站至工
作面分別建立 3 路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同時在工作面內布置 7 路供回液分支,
形成“三進三回、五路分支”的供液系統,有效保障供液質量穩定可靠;二是程
序優化方面,通過優化阻尼閥介入距離(由 300mm 改為 350mm),有效提高了
液壓支架自動找直的精準度;三是參數設置方面,通過優化液壓支架自動跟機 61
個關鍵參數,調整抬底和降抬底延遲時間等方法,實現支架動作的快準穩,單架
移架時間全部控制在 9s 以內,完全滿足采煤機 15m/min 的截割速度,無丟架現
象,圖 2 所示。
(二)三機控制方面
一是選用高鏈速和大功率刮板輸送機和轉載機,解決運輸系統運量低、轉載
機入料口卡堵問題;二是升級刮板運輸機機尾自動張緊系統,融入自動張緊控制
算法,提升了刮板的精準監測和控制能力,實現鏈條自動張緊基于負載信息隨動
控制,形成更加符合現場的自動張緊功能;三是通過增加斷鏈保護裝置,有效降
低了刮板運輸機斷鏈風險;四是配備工況監測系統和健康管理系統,通過對三機
減速箱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和分析,實現故障報警和關鍵零部件維護提醒功能,如
圖 3 所示
附件:轉龍灣煤礦中厚超長千萬噸級智能綜采工作面-山東能源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頂煤破碎及運移全歷程模擬技術;采放協調智能放煤工藝及方法方面;智能化放煤控制關鍵技術與裝備方面,實現了厚煤層綜放工作面放煤機構精準監測
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實現了全工作面程序割煤和跟機自動化,解決蒙陜地區煤層具有沖擊傾向性礦井地安全高效開采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勞動組織由放頂煤開采時三八制調整為四六制,日工效達到 145.8 噸/人,工作面回采率由放頂煤時 93%提升至 97%,增加 4%
開展三維地震數據和鉆孔數據的質量控制分析工作;利用鉆孔與地震標定建立三維地震數據與鉆孔數據的聯系;對開采區內煤系地層進行精細地質建模
采用先進的 LASC 高精度三維慣導系統對采煤機進行定位;開發適用于綜放工作面高粉塵環境的采集頻率大于 20 幀/s,COMS 傳感器靶面尺寸 2/3 英寸的智能攝像頭
在自動防卡鉆電液控制系統中,PID 控制器用于回轉壓力的控制。控制器設 定值為 16MPa,輸入值為油壓傳感器實時反饋的回轉壓力值
果創新了全斷面敞開式掘進機智能掘進工藝技術體系,實現了 復雜地質條件下全斷面敞開式掘進機施工超長(>5000 m)斜井施工
盾構機通過在 81405 高抽巷的成功應用,單日最高進尺完 成 51m,刷新了全國同類巷道最高生產紀錄,月最高進尺完成 641m,平均班進 10.13m,最高班進 28.2m
改變了礦井掘進的生產模式,真正讓掘進智能化與礦井 信息化無縫連接,顯著提高了礦井掘進工作面設備的自動化程度
快速掘進技術的應用將傳統成巷周期由 10 個月縮短到 4 個月,采煤工作面巷道形成周期縮短了 60%,大幅度降低了掘巷周期和巷 道維護費用
利用慣性導航技術實現連采機定位、定姿,利用激光導引技術與慣性導航 互為基準,連續測量,實現卷纜車自動收放纜線距離
建立了截割機器人與護盾式臨時支護機器人之間的穩定性模型,研發了集 成于護盾式臨時支護機器人中的全寬橫軸截割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