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數字中國發展基礎更加夯實。
數據基礎制度建設步伐加快, 推動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 要素作用的意見》。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 2026年)》等10余項政策文件,為加快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提供行業 應用場景。上下聯動、橫向協同的全國數據工作體系初步形成。新 組建國家數據局,已完成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相 應數據機構的組建工作。數字基礎設施不斷擴容提速。5 G網絡、光 纖寬帶網絡和移動物聯網絡覆蓋面更廣、應用場景更豐富。算力總規模到230EFLOPS, 居全球第二位,存力總規模為1.2ZB。先 進 計算、人工智能等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高性能計算持續處 于全球第一梯隊。智能芯片、通用大模型等創新成果加速涌現。人 形機器人進入提速發展階段,專利申請數量增長較快。人工智能核 心企業數量超過了4500家。量子計算機、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的研 發進度不斷加快。數據要素市場日趨活躍。數據生產總量達32.85 ZB, 同比增長22.44%,數據存儲總量達1.73 ZB。 全國已有數十個省市上 線公共數據運營平臺,有二十多個省市成立了專門的數據交易機構。 數據流量規模持續增長,2023年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總流量約為 0.27 ZB,同比增長15.2%。數字人才培育力度持續加大。教育部加 快推動數字經濟領域學科建設和專業設置,為數字人才培養提供優 質的教學資源保障。
二是數字中國賦能效應更加凸顯。
數字經濟保持穩健增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0%左右。累計建成62家“燈塔 工廠”,占全球總數的40%。連續11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 場,其中2023年網上零售額15.42萬億元,同比增長11%。農業科技 進步貢獻率超63%,全年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49萬億元,增速快于 網絡零售總體增長水平。平臺經濟的作用不斷增強,商務部重點監 測平臺交易額全年增幅達到30%。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 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積極推動“高 效辦成一件事”。數字政府在線服務指數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水平。 92.5%的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網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數字 文化建設全面推進。2023年“網絡中國節·春節”主題活動相關內 容總傳播量達304.5億次。數字閱讀用戶達到5.7億人,同比增長 7.55%,網文出海吸引約2.3億人。數字社會更加普惠可及。網民規 模達到10.9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7.5%。數字教育和數字醫療健 康服務資源加速擴容下沉。電子社保卡用戶覆蓋全國近70%的人口。
三是數字安全和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以《網絡安全法》《數據 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規范和促進數據跨境流動規定》為 框架的數據安全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工業互聯網安全分類分級管理 制度持續推廣,已在2000多家企業開始實施。發布《國家車聯網產 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版)》。出臺《生成 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連續十年舉辦國家網絡安全周, 提升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技能。完善全國一體化反詐技防體系,累 計攔截涉詐電話和短信超45億次,核查處置涉詐高風險互聯網賬號 近2億個,封堵關停涉詐域名和網址超500萬個。
智能服務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