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清潔、終端配送、講解引導是目前公共服務機器人市場主要組成部分,其他類型(如教育、協作及醫療)雖然未來可期,但是今年內市場規模
非常小,到2025年,預計前三者市場規模之和為1159.6億元。
公共服務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在2019年后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CAGR將達到近65%,但2019年后中國公共服務機器人企業數量幾乎沒有增長,
可見市場已經渡過野蠻生長的階段,成熟企業開始打磨自己的產品與商業模式,行業競爭加劇。
人形機器人會是未來公共服務機器人主要形態,軟件升級引領硬件發展
從概念到實體,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應用藍圖已展開。除了特斯拉,波士頓動力、豐田、本田、小米、優必選等公司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有所嘗試,并
推出相關產品。
人形機器人的自動化程度提高意味著需要增加硬件端零部件的性能和數量,以及應用先進的軟件算法等,這將顯著著增加制造成本。未來人形機器
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關鍵在于開發高性能的核心部件,并持續迭代和升級智能系統。
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和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公共服務機器人在醫療、養老、酒店、零售等領域的需求迅速增加。許多中國企業已經在國內市場
取得了成功,并希望借助海外市場的機遇進一步擴大規模和影響力。中國公共服務機器人廠商紛紛尋求出海機遇,意圖擴大市場份額和國際業務。
隨著全球服務業的不斷發展和數字化轉型,海外對公共服務機器人的需求持續增長。公共服務機器人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客戶體驗等方面
具有巨大潛力,因此海外市場對中國公共服務機器人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國內領先廠商在硬件參數及性能指標方面與海外頭部已基本
相當,已具備出海的基礎。
附件:中國公共服務機器人產業鏈研究報告2023-市場規模總量提升較快,企業總量增速放緩
商業模式創新,打造一體化服務,持續拓展下游細分賽道;業務模式創新,多場景融合,實現實現一個服務機器人可以完成在多場景下完成工作
新科技的出現可能會對傳統服務機器人廠商造成 一些沖擊;優秀畢業生首選行業是軟件和信息服務可能會導致人才供給不足等風險;行業內公司經營模式相似度過高
收入和研發費用的比例均超過了5%;國產機器人推廣應用面臨新場景拓展慢的挑戰;代理商分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幫助服務機器人廠商也會造成市場的惡意競價
在已使用或計劃使用服務機器人的企業中,酒旅,金融服務,餐飲快消行業滲透率最高,均超過20%;2023年6月我國服務機器人產量為662658臺,同比增長40%
進入2023年后服務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47.6%,結束了連續12個月的同比下滑;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也將給服務機器人從語音,視覺,決策,控制四個方面帶來賦能
中原證券參與輔導工作的人員為高巖,趙巖,鄒堅貞,胡殿軍,李雅璇,開展輔導的方式主要包括持續關注相關行業領域熱點信息
算法在前端完成占據柵格地圖的構建,得出激光雷達掃描幀的最佳位姿后,后端根據掃描幀間的位姿關系進行全局的地圖優化,得出閉環掃描幀在全局地圖中的最佳位姿
環境感知模塊的基礎硬件是各類不同的傳感器,收集不同的測量信息,SLAM算法用于融合收集的信息數據,機器人可以在未知環境中進行自主探索和導航
環境感知模塊主要依靠如激光雷達實現對內外部環境狀態信息的獲取;運動控制模塊主要依靠控制器等硬件實現派發的位置指令;人機交互模塊主要依靠多模態信息理解交互技術
公共服務機器人產業鏈符合“微笑曲線”理論,產業鏈附加價值集中于上游核心技術部分以及中游機器人廠商對下游用戶的商業行為,中游機器人 整機制造商一般具備部分上游核心技術
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加快推進機器人應用拓展;勞動供給減少人工成本走高;隨著新科技產品的發明, 新的需求也會出現
科大訊飛,大華股份,海康威視,科大智能,科沃斯,石頭科技,九號公司,格靈深瞳,天智航,云天勵飛等;其中,有4家實現營收和凈利潤雙增的態勢,4家出現單指標下降,2家出現兩個指標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