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器人
集機械學、電子學、計算機科學、控制論、人工智能等多學
科知識于一身,具備自主決策、學習和適應能力,在工業、
醫療、教育、家政、無人駕駛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為人
言
類生活帶來便利和效率。
本白皮書就智能機器人的技術產業變革和我國智能機器
人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展開。通過對智能機器人的場景進行
分類,找出各個場景的共性特點,對不同場景的機器人通過
對面臨問題進行分析得到解決方案進而總結凝練得出共性需求,最終由場景需求引導得出智能機器人的四大功能方向升級。
隨后由功能需求牽引,導出智能機器人的技術趨勢。總
結得到智能機器人技術正迅速向深度智能驅動、高效以虛馭
實、泛在敏捷操作及多元感知交互方向演進。以技術框架為
指導,識別出智能機器人的產業體系,研判了全球智能機器
人前沿產業趨勢和我國長短板,對智能機器人的產業變革和
我國情況進行研究。最后綜合智能機器人的技術和產業趨勢,
提出政策建議,總結提出我國下一步布局方向。
本研究共得到以下核心觀點。技術方面,智能機器人存
在深度智能驅動、高效以虛馭實、泛在敏捷操作及多元感知
交互的技術趨勢。產業方面,智能機器人存在操作系統與平
臺重要性提升,科技企業話語權增強和產業生態開放化的趨
勢。
我國智能機器人企
業在產業鏈上中下游均有分布,并持續強化自身創新能力,向價值鏈
中高端邁進。優質企業重點分布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
分布于京津冀地區的企業科研實力強,能較好實現產學研合作;分布
于長三角地區的企業具有電子信息和制造業基礎較好,發展起步早
的行業特點;分布于珠三角地區的企業其控制、伺服系統技術領先,
金融環境較為靈活。以掃地機器人為例,其供應鏈 80%位于中國,產
業集群化發展形成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附件:智能機器人技術產業發展白皮書-由場景需求引導得出智能機器人的四大功能方向
由LLM驅動的多模態人機交互方式如何引領生產力革命,Agent可能成為操作系統的主導,弱化應用形態和功能,應用程序可能轉變為服務提供商
從具身智能相關產業鏈企業近期表現與進展中,對行業未來熱門應用領域、需求空間及趨勢進行了預判,為應用端客戶提供選型參考,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
人形機器人是 AI+機械的最大落地場景;樂觀情況下人形機器人 2025-2035 年銷量 CAGR 可達 59%,形機器人在兩年投資回報期情形下將逐步實現從 B 端至 C 端的量產推廣
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人形機器人廠商未來發展方向:電機扭矩提升成機器人創業公司重要競爭方向、感知能力復用是跨界車企首要任 務、大模型技術是互聯網企業布局人形機器人的突破口
①技術實力強、已有成功經驗,未來參與人形機器人市場的確定性非常高的標的;②具有同源技術產品的廠商,可能會橫向拓展切入人形機器人產業鏈
AIOps小模型數量眾多,在運維領域的表現參差不齊,需要解決技術挑戰,如運維語料不足,結構化數據處理,以及與現有AIOps工具的融合
七軸機械臂Franka Product 3專為識別物體并完成裝箱任務設計;其七自由度的機械臂具有類似人類手臂的靈活性,操作簡單直觀,無需復雜編程
技術探索階段外觀與人更相似;商業化初嘗階段可以奔跑,在崎嶇坡面行走行走能力加強,實現物品抓取功能;未來增加人形機器人實用性
我國社會重視親情紐帶,很多老人渴望子女陪伴;目前我國僅約32萬名護理員,每人須看護至少7.5 位老人,機構護理員缺口高達28萬
根據老年人需求類型可主要分為康復機器人,護理機器人和陪伴機器人,主要用于輔助老年人日常起居和滿足老年人的心理、娛樂需求
預計2027年市場規 模將達到536億元, 2022-2027年CAGR有望達到47 .9%;2027年有望智能非移動機器人和智能移動機器人市場規模分別達到166億元、370億元